2024-09-21
關稅戰對中美經濟皆不利

【【關稅戰對中美經濟皆不利】】
在2016年,川普以打敗中國承諾競選美國總統。一旦上任,他就發起歷年來前所未有關稅和出口管制攻勢。為贏得選票策略,他在2024年競選中承諾將進一步行動,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關稅。拜登亦有同樣理念。新關稅專註於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已加入川普之前提出之關稅元素。出口管制阻止中國獲得半導體組件。現時美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哈里斯尚未制定詳細應對中國計劃,但更多相似政策似乎是市場預料中。

【嚴重打擊各方經濟增長和間接鼓勵通脹加劇】
川普第一任期關稅對數千億美元國內商品徵收25%關稅,已對雙邊貿易造成重大打擊。國內在美國進口百分比已從川普競選時21%下降到2023年14%。據經濟學家使用世界貿易組織模型進行分析,全面60%關稅會幾乎完全阻止中國對美國出口。這無疑傷害國內經濟,但另一方面,中國是美國農民最大之出口市場,一定會受到波及。前總統亦不得不將數十億美元分發給大豆、玉米和其他作物種植者,以安撫一個重要共和黨選民群體。對川普來看,關稅是對中國收稅。事實上,其影響更多是向美國自己本土消費者加稅,亦即增加各種商品價格。那麼價格會被推多高?將60%關稅,以及對世界其他地區徵收20%關稅為參考,用入世貿模型會分析,到2028年選舉時,如果美國政策保持不變,當地價格將比原來會高出約4%。當然,模型可以有偏差。當川普在2018年首次對中國徵收關稅時,通脹影響難以察覺。人民幣貶值抵銷美國內部分進口成本。許多美國零售商選擇自己公司吸收額外差價,而並沒有將其轉嫁給客戶。即便如此,對世界工廠所有貨物從25%提高到60%關稅是一個很大的升幅。模型結果和正常常識都顯示和明白到關稅會對雙方成長都會做成嚴重打擊和對鼓勵通脹加劇。
美國鷹派官員認為,為防止中國崛起帶來之威脅,放棄經濟成長是沒有問題。其實這個論點也不成立。自川普任總統,美國已經對中國發起一波又一波的關稅和制裁。他們可能減緩中國技術前沿進步,但絕對未能阻止它。

【中國製造2025】
在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團隊宣布「中國製造2025」正式開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目的是在掌握未來技術及提升創造力和生產力。北京當局希望規劃能加速從低價值組裝轉變到高價值先進製造。從半導體到工業機器人,從飛機到風力渦輪機,他們期望可以在中國國內製造更多、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的目標。成績有目共睹,美國關稅和制裁併未可以阻止這一進程,反而加速中國科技自立願景及意向。另一方面,川普政策已經令中國加速尋找替代供應鏈,並加大在關鍵技術領域的投資研發。這種情況下,中國科技崛起亦難以阻止。
總括而言,美國關稅政策對美國和中國經濟都帶來重大影響。而這種政策並未達到其預期效果,反而加速中國科技崛起。因此,未來政策需要更加謹慎地考慮所帶來之長期影響。

以上由香港經濟日報成員,iMoney 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寰宇天融投資管理研究主管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