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
救市政策快狠準

【國家經濟刺激政策:始計篇】
中央在週二提出一個全面貨幣政策方案,去扭轉地方經濟衰退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和其他高級金融官員在週二北京舉行一個罕見新聞發布會,並公佈一系列市場投資者幾週個月一直期待之寬鬆措施。政策包括降息,為銀行提供更多現金,提供更大更多房地產購買政策,同時計劃考慮設立股票穩定基金。
【市場反應為幾年間內最熾熱】
在新聞公布後,內地和香港市場飆升,錄得自2020年7月以來最大漲幅。香港市場當日成交量衝破2400億!而在之後的週四,更錄得越3000億成交!美國、歐洲股票及期貨上漲,與中國有相聯行業之國外股票亦被大幅推動,包括汽車和奢侈品製造銷售商。幾週前,因為一系列負面數據導致市場對國內物價下跌發出警告,各大投行如高盛、瑞銀等,都下調對中國經濟成長預測。彭博經濟學家等自新聞公告後則重新預計國家來年將能實現承諾目標,即今年國民生產總值(GDP)成長約5%。但大多數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國家需要推出更多政策,來避免90年代日本式長期通縮。要讓國內14億人口增加消費,是需要一個連貫策略。
【問題所在,解決力度要大、要快、要準】
許多問題解決方法可以由需求或信心方向處理,需要採取適合措施來面對失業、消費萎縮、投資減少等負增長趨勢。隨著中央銀行出乎市場意料地做出超預期行動,現在焦點全轉向財政部。這亦是貨幣政策之妙筆:部署之行動可以非常快、狠、準。雖然面臨來自美國和其他地方那些政治對抗壓力(貿易戰、制裁等),同時亦要刺激消費並使經濟模式轉型至不同領域,但北京當局都選擇題避免向公眾發放現金,尤其是在儲蓄率居世界之冠的中國(對比在2020年疫情時,美國其一貨幣政策便以派錢為經濟推動力量主力)。由於發布會影響,市場現在寄望政策能動用更多資金來購買未售出房屋,增加社會福利支出,並進一步幫助消費者換購舊家電等刺激消費模式操作。財政部也推動地方政府出售更多債券以增加基礎設施支出。在避免步入通縮循環,相信政府亦會動用財政政策,大幅增加財政支出以支付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費用。 雖然擴張性政策帶來副作用,但應從日本學到重要一課是,如果不採取或延遲擴張性政策,日後將來會更複雜難解,而同時國家不應受美國和歐洲一些過時貨幣政策理論束縛。隨著國家主席和24位政治局成員將在短期內開會,未來幾周可能會有更多貨幣政策措施推出。
【中國公佈刺激經濟大計】
北京當局當然希望貨幣政策措施能激發市場,令其更有信心。另外,政府亦已清理貪腐行業(如製藥),直接管理低效率行業(如醫健),打破由大型企業壟斷行業(如某大衆消費平台),整頓過去十年中某些行業過高薪酬問題(如金融)等相關爭議。但現在估計會將由上而下的整改緩和一段時間,給與各業界時間來自行重組行規,讓其能短期內消除核心問題,重新建立市場、消費者信心,轉而繼續尋求增長,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
【史無前例之新聞發布會:透明、據理、認真】
這個星期的宣布,提供一些前瞻性指導,並有官方高層身份即場回答記者問題,這在國家發報會上運作方式標誌著一個重大變化:變得更透明,更有說服力。在過去行長任內,人民銀行通常在網站發布重大貨幣政策決定聲明,或以一位未具名「相關官員」隨附新聞稿會提供一些信息。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週二展示透明度表明北京急於阻止一場已經從中國和香港股票市值中抹去超過6萬億美元慘敗,自2021年高峰以來。
【堅實信號已現,可考慮投資部署】
這兩年中,國家已經多次發出多番口述,推出不同政策,但以這次為最激烈。市場亦反映出非常正面結果 - 以兩天平均超過2000億交易量及恆指升幅越2000點(10%+)為參考。過度折扣的股票市場只是剛開始接近價格應該要的最低交易範圍。建議投資者可以選擇相關交易所交易基金(ETF)、2800 HK盈富基金、或一些有實力之大型國企或香港本地公司。趨勢應可最少短期(2-3個月)能維持這個水平,恆指亦有機會在年底前突破21,000。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中央在週二提出一個全面貨幣政策方案,去扭轉地方經濟衰退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和其他高級金融官員在週二北京舉行一個罕見新聞發布會,並公佈一系列市場投資者幾週個月一直期待之寬鬆措施。政策包括降息,為銀行提供更多現金,提供更大更多房地產購買政策,同時計劃考慮設立股票穩定基金。
【市場反應為幾年間內最熾熱】
在新聞公布後,內地和香港市場飆升,錄得自2020年7月以來最大漲幅。香港市場當日成交量衝破2400億!而在之後的週四,更錄得越3000億成交!美國、歐洲股票及期貨上漲,與中國有相聯行業之國外股票亦被大幅推動,包括汽車和奢侈品製造銷售商。幾週前,因為一系列負面數據導致市場對國內物價下跌發出警告,各大投行如高盛、瑞銀等,都下調對中國經濟成長預測。彭博經濟學家等自新聞公告後則重新預計國家來年將能實現承諾目標,即今年國民生產總值(GDP)成長約5%。但大多數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國家需要推出更多政策,來避免90年代日本式長期通縮。要讓國內14億人口增加消費,是需要一個連貫策略。
【問題所在,解決力度要大、要快、要準】
許多問題解決方法可以由需求或信心方向處理,需要採取適合措施來面對失業、消費萎縮、投資減少等負增長趨勢。隨著中央銀行出乎市場意料地做出超預期行動,現在焦點全轉向財政部。這亦是貨幣政策之妙筆:部署之行動可以非常快、狠、準。雖然面臨來自美國和其他地方那些政治對抗壓力(貿易戰、制裁等),同時亦要刺激消費並使經濟模式轉型至不同領域,但北京當局都選擇題避免向公眾發放現金,尤其是在儲蓄率居世界之冠的中國(對比在2020年疫情時,美國其一貨幣政策便以派錢為經濟推動力量主力)。由於發布會影響,市場現在寄望政策能動用更多資金來購買未售出房屋,增加社會福利支出,並進一步幫助消費者換購舊家電等刺激消費模式操作。財政部也推動地方政府出售更多債券以增加基礎設施支出。在避免步入通縮循環,相信政府亦會動用財政政策,大幅增加財政支出以支付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費用。 雖然擴張性政策帶來副作用,但應從日本學到重要一課是,如果不採取或延遲擴張性政策,日後將來會更複雜難解,而同時國家不應受美國和歐洲一些過時貨幣政策理論束縛。隨著國家主席和24位政治局成員將在短期內開會,未來幾周可能會有更多貨幣政策措施推出。
【中國公佈刺激經濟大計】
北京當局當然希望貨幣政策措施能激發市場,令其更有信心。另外,政府亦已清理貪腐行業(如製藥),直接管理低效率行業(如醫健),打破由大型企業壟斷行業(如某大衆消費平台),整頓過去十年中某些行業過高薪酬問題(如金融)等相關爭議。但現在估計會將由上而下的整改緩和一段時間,給與各業界時間來自行重組行規,讓其能短期內消除核心問題,重新建立市場、消費者信心,轉而繼續尋求增長,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
【史無前例之新聞發布會:透明、據理、認真】
這個星期的宣布,提供一些前瞻性指導,並有官方高層身份即場回答記者問題,這在國家發報會上運作方式標誌著一個重大變化:變得更透明,更有說服力。在過去行長任內,人民銀行通常在網站發布重大貨幣政策決定聲明,或以一位未具名「相關官員」隨附新聞稿會提供一些信息。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週二展示透明度表明北京急於阻止一場已經從中國和香港股票市值中抹去超過6萬億美元慘敗,自2021年高峰以來。
【堅實信號已現,可考慮投資部署】
這兩年中,國家已經多次發出多番口述,推出不同政策,但以這次為最激烈。市場亦反映出非常正面結果 - 以兩天平均超過2000億交易量及恆指升幅越2000點(10%+)為參考。過度折扣的股票市場只是剛開始接近價格應該要的最低交易範圍。建議投資者可以選擇相關交易所交易基金(ETF)、2800 HK盈富基金、或一些有實力之大型國企或香港本地公司。趨勢應可最少短期(2-3個月)能維持這個水平,恆指亦有機會在年底前突破21,000。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