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內地提振經濟蹄疾步穩 A股前景續看俏

內地提振經濟蹄疾步穩 A股前景續看俏
上星期多篇文章討論內地最近提振經濟的情況,特別是針對房地產問題和地方政府債務。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亦在剛過去的周末宣布相關措施。儘管一些經濟學家意識到復甦潛力,但部分人仍然認為需要更大規模和更即時財政措施。有報告分析認為上周末所宣布措施不足以對抗通縮和刺激增長。但此次貨幣政策雙管齊下,所宣布措施中,例如允許地方政府使用專項債券購買未售出之房屋,是穩定住房市場和減少地方政府債務的戰略步驟。

內地應對經濟挑戰成效有目共睹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內地的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計劃專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工程,成功地促進經濟回復增長,比許多西方經濟體更快地重回正軌。

部分人對地方政府債務及其對經濟穩定的影響表示擔憂。但中央政府允許債務置換並向地方政府提供財政支持策略是一種非常審慎方法,在可控情況下管理債務。2015年,內地推出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成功地降低債務服務成本並改善財政可持續性。這些都是不能用一個數字來代表的。

也有西方報評認為內地對出口和製造業依賴是不可持續的。筆者認為,內地一直在積極努力通過促進創新、技術和國內消費來多元化其經濟。2015年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旨在提升內地製造業實力,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從而促進可持續經濟增長。而僅僅是這樣一個計劃,就令多個西方國家大為震驚,在這近十年內不斷用各式各樣方法打壓國家發展,如阻斷其生產供應鏈等,但這更令政府尋找其他方法去改變戰略部署,成績至今有目共睹。可想而知,要解決經濟問題方法一定存在。

若將國家的成就與西方國家進行比較,更突顯國家取得的顯著進步。在過去30年裏,中國GDP呈指數增長,使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比之下,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增長相對溫和。世界銀行的資料數據顯示,從1990年到2020年,中國GDP從3,600億美元增長到14.7萬億美元,而英國GDP從1.1萬億美元增長到2.7萬億美元,法國從1.2萬億美元增長到2.6萬億美元,澳大利亞從0.4萬億美元增長到1.4萬億美元。試問又有哪一個國家有資格對這樣一個有管治超過10億人口經驗的國家的政策說三道四?

穩經濟基礎堅實增市場信心

股市最近的反彈和隨後的下滑突顯市場信心重要性。雖然很多不同持份者對內地的地方經濟問題有合理擔憂,但內地長期增長軌跡和戰略財政政策為持續經濟穩定提供堅實基礎,而信心對於維持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股市波動無礙低位反彈趨勢

這和筆者過去兩周遇到的情況一樣。很多人詢問投資建議,筆者在過去六個月裏已在本欄內多次分享,他們未必接受也不相信,錯過機會但又再詢問。現在雖然股市有一些小波折,但市場確實由低位反彈。聽從建議的當然對迎來這個股市回升驚喜亦十分高興。而那些選擇忽視的人現在再來詢問,而欄內寫着的仍然是同樣建議。筆者在此只想表示,內地有很多非常能幹的領導人才,理智看好經濟前景,配合國家發展大局,就會迎來光明的前景。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