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內地推財政增量政策 助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內地推財政增量政策 助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10月12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內地將啟動近年來最大規模行動,以解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這一消息引發市場對大規模隱性債務置換期望,這會令大量借貸進入地方政府正式資產負債表,減少違約風險,降低債務服務成本,並給地方官員更大空間來支持經濟增長。

隱性債務規模巨大潛藏風險

隱性債務指是地方政府表外負債,多數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有關。LGFV代表省市借款以資助基礎設施建設。自2008年內地推出大規模刺激方案後LGFV迅速成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截至2023年,LGFV債務達到60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顯示隱性債務巨大規模及其對經濟穩定潛在風險。

內地多年來一直在尋求改革使用隱性債務來資助建設的模式。2015年,內地修訂法律允許省級政府正式發行債券,開始大規模置換隱性債務。到2018年,這些置換完成約12.2萬億元人民幣。2019年,內地允許一些發展中地區用正式債券置換隱性債務。2020年底,內地又推出專項地方債券,用於再融資以及幫助發展中地區減少表外負債。2021年,廣東成為首個成功消除隱性債務省份。據內地經濟學家估計,到2022年年中,已發行總計1.13萬億元人民幣專項再融資債券。2023年,內地發行超過2.2萬億元人民幣地方債券,用於置換和償還對企業欠款。

在10月1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宣布計劃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隱性債務,是近年來最大的舉措,將在法律程序完成後發布更多細節。這個重要計劃令內地長期以來可維持一個原則:指示地方官員對借款要負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每年3月舉行年度會議,執行機構常務委員會則可能會在10月底或11月初舉行會議。

解決地方債務防螺旋式通縮

根據公布之計劃的規模和輪廓,應更可以幫助地方政府支付對公司欠款,減少推出新徵稅政策,並減少罰單的發行。這反過來可以幫助公司加強自身資產負債表及穩定營商環境。解決債務問題是阻止螺旋式通縮的重要一步,這對直接需求刺激同樣重要。

提振企業信心有利經濟復甦

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對內地經濟穩定和成長至關重要。中央政府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並計劃在未來進一步加大力度。市場普遍認為消費者信心是成功關鍵,其實企業信心也是經濟復甦過程中另一個重要支柱。推出適當的政策來處理現金債務水平並重組各類企業資本來源,對無論是小型、中型或大型企業應對經濟困境至關重要。筆者認為,經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恢復,屆時市場將再次煥發繁榮新景象。(節錄)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