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4
保護主義成主流

【【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
特朗普在白宮贏得第二任期,並承諾要打消那些經濟和外交政治圈內所認為之"真理"或應該處事之方法。自他在2016年上台後,自由貿易一早已被遺棄,而美國保護主義則成為主流。時至今天,特朗普再度被推選出任美國總統,情況絕對沒有改變。讀書時學習有利於各方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貿易體系在現時課程上亦要再重新檢視,探討到底會不會能夠繼續實行。目前在美國方面,其國債再被忽視:通脹變數未定,經濟數據時好時壞,國債能否繼續為最佳投資工具逐漸令人成疑。加上美國社保(social security)被削弱,種種方面看出保守投資者可選擇之工具不多。特朗普希望推翻各方各行既有之秩序,但行動上又未能夠展現出滿意結果。在拜登總統任內,繼承特朗普之前留下的一堆極高關稅,以及由2020年疫情後帶來的過度財政刺激,令美國通脹率升近10%。數十年自由貿易正統觀念使美國工廠工人(藍領工作)受到侵蝕,而烏克蘭和中東混戰則令市場質疑美國在全球事務中可否持續領導地位。投資者開始對美國外部及內部原因更仔細分析,會否令其繼續徵收關稅效力能達到預期目標。

【【全球經濟挑戰】】
市場觀點認為,特朗普政策轉變將需要時間來實施,因為即使華府有國會內參眾兩院支持,也只能有限地推進其計畫。根據彭博經濟預測,未來一年全球經濟成長將維持在3.1%,與2024年持平。通脹預計將從6%降至3.4%,美國及其他發達經濟體系通脹率將逐漸回落至中央銀行長期以來所設定之2%。雖然整體已經放緩,但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仍面臨一定壓力。值得注意是,特朗普關稅政策已對美國經濟產生影響。根據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估算,2019年時,關稅已經使消費者價格通脹上升0.1個百分點,並使企業投資成本指標上升0.4個百分點。這些影響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供應鏈衝擊中變得更加複雜。現時整體情況雖然已有改善,但多個州份通脹仍未有大幅回落,生活水平仍令當地居民感到吃力。繼續徵收關稅實際作用及影響到底會有多深遠,可能要數十年後回顧才可看到。

【【貿易的利弊】】
經濟學家普遍認同貿易好處,因為它能提高生產力,促進成長,並提升收入。但特朗普保護主義政策會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市場觀點指出,特朗普稅收減免和關稅政策會導致美國GDP受到重大打擊,並推高通膨。據美國非黨派稅務基金會高級經濟學家估算,特朗普和拜登所施加更高關稅每年使美國家庭成本增加625美元,並可能導致142,000個全職工作崗位消失。雖然特朗普關稅承諾可能不會完全實現,但其對經濟影響仍然不容小覷。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
此外,隨著中國最近宣布禁止向美國出口某些商品,這項行動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貿易緊張局勢。中國出口管制規則首次擴展至國際邊界,禁止銷售某些雙用途物品,並對含有中國零件產品施加限制。這項決定標誌著中國首次採用新出口控制措施,目的在模仿美國和歐洲打擊外方勢力。這些措施可能會對美國供應鏈造成進一步影響,尤其是在關鍵礦物如鎵和鍺(半導體部件元素)供應方面。

【【投資部署,可參考QIA】】
持續貿易戰及相關關稅政策為投資者在複雜全球經濟環境中帶來挑戰與機會。大家可以參考卡塔爾主權基金(QIA)投資計劃。他們早些年已開始積極地部署其資本,並專注於科技、人工智能、醫療保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行業板塊,而這與全球經濟預期變化相符。考慮到貿易戰可能帶來通脹壓力及供應鏈重組,QIA主動增加對東亞市場投資,特別是日本和韓國,以降低中美關係帶來波動風險。此外,避免投資於可能面臨監管挑戰敏感技術領域,並專注於成長潛力強且治理穩定行業,這將有助於減少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帶來風險。隨著QIA展開投資策略檢討,投資者亦可用其策略為參考,加強多元化、產業聚焦及地理考量平衡策略,這將對於在貿易戰及通脹壓力下優化資本部署和提升回報潛力至關重要。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