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聯匯過時之言忽略了香港特殊性

聯匯過時之言忽略了香港特殊性
【【固定匯率制度的歷史與挑戰】】
有國外大眾傳播媒介專欄作家提及,香港固定匯率制度已經存在超過四十年,自2005年引進7.75至7.85狹窄交易區間以來,區間一直未變。文章指出而隨著美國和國家之間利率差距創下新高,香港貨幣制度顯得過時,亟需改革。根據經濟理論,固定匯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固定匯率制度)可以為經濟提供穩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吸引外資。然而,當一個經濟體利率與其主要貿易夥伴利率脫節時,固定匯率可能導致資本流動失衡,抑制經濟成長。這一現象可以用「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利率平價理論)來解釋。理論指出,資本應該在不同國家之間自由流動,並且在長期內,利率差異會被資本流動所消除。由於美元固定匯率,香港借貸利率與美國息息相關,導致香港在融資方面競爭力下降,許多企業轉向國內借款以降低利息支出。此外,香港房地產市場也因固定匯率而受到負面影響,購屋成本高於租屋成本,進一步抑制經濟成長。作者認為,香港應恢復貨幣彈性,以適應未來經濟環境。

【【理解香港特殊性】】
當然,大家亦不能太過凌厲批評其文章,不竟對方亦只是由異地觀察,而非實際地活在當下。文章評論未能充分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特殊性及其與國家的關係。香港作為國家的金融中心,具有獨特地位和功能,未來二十年仍將是中國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歷史上,許多國家在貨幣制度轉變中遭遇嚴重經濟後果。例如,阿根廷在上世紀80年代經歷固定匯率制度後,轉向浮動匯率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和經濟崩潰,民眾生活水準急劇下降。馬來西亞在1997年金融危機後,雖然採取固定匯率政策,但也面臨經濟成長緩慢和外資流出問題。這些案例表明,尤其是在經濟基礎不穩情況下,貨幣制度變動必須謹慎。

【【固定匯率穩定性與風險】】
此外,固定匯率制度也不一定是經濟衰退根源。許多國家在實施固定匯率時,能夠維持經濟穩定與成長。香港貨幣政策與國家經濟政策緊密相連,若香港改變匯率制度,可能會導致資本外流和市場動盪,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歷史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香港曾面臨巨大市場壓力,許多投機者試圖挑戰港幣匯率,這一事件被稱為「港元危機」。當時香港金融管理局採取堅定措施,包括提高利率和動用外匯儲備來維護固定匯率制度,最終成功抵禦危機。2007年,儘管全球經濟情勢複雜,香港仍堅持固定匯率,展現其貨幣政策韌性與穩定性。這些歷史事件表明,固定匯率制度在面對外部衝擊時,能夠提供必要的穩定性,從而保護經濟免受劇烈波動影響。

【【穩定金融環境與經濟發展】】
相反,維持固定匯率可以為香港提供穩定金融環境,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根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固定匯率制度能夠減少市場不確定性,從而促進投資和消費,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這一制度使得香港能夠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並吸引大量外資流入。

【【香港的未來與貨幣政策的平衡】】
香港貨幣政策應考慮其特殊的地理和經濟環境。國家當然會如計劃中利用香港作為對外開放窗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增強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獨特地位令自身能夠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關鍵作用,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香港將繼續作為連接國家與世界橋樑。因此,很多國外評論員觀點忽略香港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其與國家的深厚連結。香港貨幣政策應在穩定與彈性之間找到平衡,以確保其在未來經濟競爭中繼續發揮關鍵作用。這種平衡不僅能夠維護香港經濟穩定,還能促進其在全球金融市場中持續發展,確保其在未來國際經濟格局中保持重要地位。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