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8
經濟陰霾籠罩華爾街
【經濟陰雲籠罩華爾街】
金融市場近期因關稅不確定性及經濟疲軟指標擴散,顯示衰退風險上升,華爾街瀰漫恐慌氣氛。宏觀模型顯示,市場隱含的經濟衰退概率周二升至31%,較11月底的17%增加,而五年期國債及基礎金屬等指標甚至暗示機率達50%。另一模型則顯示風險從年初的14%升至23%。特朗普總統周二晚對國會演說中捍衛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計劃,承認未來可能帶來不穩定情緒,但其威脅關稅已引發市場劇烈波動,基金經理及企業高管難以應對。研究顯示美國經濟活動數據疲軟,近幾週商業及消費者信心已然低迷,3月4日起對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生效的關稅進一步加劇信心危機,推高衰退可能性。上週數據顯示,上月工廠活動趨近停滯,訂單與就業萎縮,消費者信心跌至2021年來最低,個人支出意外減少,住房市場表現亦令人失望。經濟學家現估衰退機率介於25%至30%,較年初10%顯著上升,特別關注頑固通脹及信心下滑。市場依據各資產類別在衰退前後的表現計算,五年期國債及小型股價格暗示50%概率,但投資級信貸市場僅8%,仍高於11月底近零水平。聯儲降息預期及收益率曲線變化反映潛在風險,波動率指數上升也與衰退同步。自疫情以來,市場難以準確預測商業周期,但當前成長放緩及通脹高企引發滯脹擔憂。雖然股市年度漲幅抹去,失業率維持4%及收入指標強勁等亮點猶存,增長動力集中,驅動因素正減少。
【科技巨頭風光不再】
與經濟整體陰霾相呼應,大型科技股近期也面臨挑戰,估值過高、人工智能鉅額支出及成長期待過熱引發擔憂。上週「七雄股」開始下滑,彭博指數從高點下跌12%,進入修正區間,今年僅Meta表現正增長。分析指出,第四季總利潤超預期,但經濟前景轉暗是主因,投資者選擇拋售。經濟學家表示,市場對未達亮眼表現的容忍度低,經濟數據如通脹及零售銷售疲軟,加上關稅風險,使歷史高估值下的科技股承壓。過去兩年,科技巨頭憑藉AI熱潮支撐市場,如今裂痕顯現。對沖基金2月大舉拋售,至2月25日淨賣出規模創歷史次高,七雄股曝光降至2023年4月來最低。專家認為,過去經濟壓力下科技股因強大資產負債表具避險吸引力,但如今AI支出與利潤成長疑慮削弱其地位。投資者情緒從樂觀轉為謹慎悲觀,特朗普關稅政策為依賴中國市場的企業帶來風險,中國DeepSeek崛起也動搖美國科技霸主地位,引發對研發支出的質疑。七雄第四季盈餘成長31%,但賣壓使其估值從34倍回落至28倍,接近十年平均。分析人士預計,這波壓力或為暫時,這些頂尖企業的競爭優勢難以動搖。
【投資機會浮現】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可關注具潛力的個股。推薦香港騰訊(0700.HK)和美國蘋果(AAPL)與英偉達(NVDA)。騰訊目前市盈率約29倍,略低於全球科技股平均水平,2024年第四季財報顯示收入增長超預期,受益於遊戲及廣告業務復甦,且其AI布局具長期潛力。儘管關稅威脅存在,騰訊主要依賴國內市場,影響有限,當前股價具吸引力。蘋果市盈率約37倍,略高於歷史平均,但其強大品牌與生態系統支撐穩定現金流,中國市場雖受關稅風險影響,多元化供應鏈緩解壓力,且新產品周期可望提振成長。英偉達市盈率約40倍,估值偏高,卻因AI晶片需求激增而前景光明,第四季盈餘成長強勁,市場預計2025年收入再增30%。雖然關稅可能抬高成本,其領先地位與技術壁壘確保競爭優勢。這三者具備抗壓能力與成長性,適合當前環境下尋求價值與潛力的投資者。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金融市場近期因關稅不確定性及經濟疲軟指標擴散,顯示衰退風險上升,華爾街瀰漫恐慌氣氛。宏觀模型顯示,市場隱含的經濟衰退概率周二升至31%,較11月底的17%增加,而五年期國債及基礎金屬等指標甚至暗示機率達50%。另一模型則顯示風險從年初的14%升至23%。特朗普總統周二晚對國會演說中捍衛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計劃,承認未來可能帶來不穩定情緒,但其威脅關稅已引發市場劇烈波動,基金經理及企業高管難以應對。研究顯示美國經濟活動數據疲軟,近幾週商業及消費者信心已然低迷,3月4日起對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生效的關稅進一步加劇信心危機,推高衰退可能性。上週數據顯示,上月工廠活動趨近停滯,訂單與就業萎縮,消費者信心跌至2021年來最低,個人支出意外減少,住房市場表現亦令人失望。經濟學家現估衰退機率介於25%至30%,較年初10%顯著上升,特別關注頑固通脹及信心下滑。市場依據各資產類別在衰退前後的表現計算,五年期國債及小型股價格暗示50%概率,但投資級信貸市場僅8%,仍高於11月底近零水平。聯儲降息預期及收益率曲線變化反映潛在風險,波動率指數上升也與衰退同步。自疫情以來,市場難以準確預測商業周期,但當前成長放緩及通脹高企引發滯脹擔憂。雖然股市年度漲幅抹去,失業率維持4%及收入指標強勁等亮點猶存,增長動力集中,驅動因素正減少。
【科技巨頭風光不再】
與經濟整體陰霾相呼應,大型科技股近期也面臨挑戰,估值過高、人工智能鉅額支出及成長期待過熱引發擔憂。上週「七雄股」開始下滑,彭博指數從高點下跌12%,進入修正區間,今年僅Meta表現正增長。分析指出,第四季總利潤超預期,但經濟前景轉暗是主因,投資者選擇拋售。經濟學家表示,市場對未達亮眼表現的容忍度低,經濟數據如通脹及零售銷售疲軟,加上關稅風險,使歷史高估值下的科技股承壓。過去兩年,科技巨頭憑藉AI熱潮支撐市場,如今裂痕顯現。對沖基金2月大舉拋售,至2月25日淨賣出規模創歷史次高,七雄股曝光降至2023年4月來最低。專家認為,過去經濟壓力下科技股因強大資產負債表具避險吸引力,但如今AI支出與利潤成長疑慮削弱其地位。投資者情緒從樂觀轉為謹慎悲觀,特朗普關稅政策為依賴中國市場的企業帶來風險,中國DeepSeek崛起也動搖美國科技霸主地位,引發對研發支出的質疑。七雄第四季盈餘成長31%,但賣壓使其估值從34倍回落至28倍,接近十年平均。分析人士預計,這波壓力或為暫時,這些頂尖企業的競爭優勢難以動搖。
【投資機會浮現】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可關注具潛力的個股。推薦香港騰訊(0700.HK)和美國蘋果(AAPL)與英偉達(NVDA)。騰訊目前市盈率約29倍,略低於全球科技股平均水平,2024年第四季財報顯示收入增長超預期,受益於遊戲及廣告業務復甦,且其AI布局具長期潛力。儘管關稅威脅存在,騰訊主要依賴國內市場,影響有限,當前股價具吸引力。蘋果市盈率約37倍,略高於歷史平均,但其強大品牌與生態系統支撐穩定現金流,中國市場雖受關稅風險影響,多元化供應鏈緩解壓力,且新產品周期可望提振成長。英偉達市盈率約40倍,估值偏高,卻因AI晶片需求激增而前景光明,第四季盈餘成長強勁,市場預計2025年收入再增30%。雖然關稅可能抬高成本,其領先地位與技術壁壘確保競爭優勢。這三者具備抗壓能力與成長性,適合當前環境下尋求價值與潛力的投資者。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