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業:乳品龍頭的價值重塑

【財報波動與市場反應】
中國蒙牛乳業(002319.HK)作為國內領先液態奶生產商,產品涵蓋巴氏殺菌奶、酸奶、奶飲料、冰淇淋、奶粉及奶酪,年產能達1274萬噸,並與法國Danone集團聯手搶占國內飲用酸奶市場。港交所近日公布的2023年財報顯示,收入9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淨利潤48億元人民幣,卻下跌9.3%,未達預期。董事會提議將派息比率提升至40%,期末股息每股0.489元人民幣,總額19.24億元,同比增21%。然而,因利潤不及分析師預測,股價單日跌超10%,年內累計下跌逾18%。市場擔憂消費放緩、酸奶銷售下滑及低股息率,促使投資者賣壓加劇,大行卻認為此為過度反應。
【需求復蘇與市場潛力】
儘管國內消費需求放緩,蒙牛有機銷售增長從2016-2021年的13%年均複合增長率降至2022年的5%及2023上半年的3%,分析師仍看好其長期前景。國內液態奶市場人均年消費量僅21公斤,遠低於日本的32公斤及美國的52公斤,顯示開發潛力巨大,且市場整合削弱全球品牌競爭。2023年第四季需求放緩後,2024年以來逐步回暖,超出預期。酸奶市場雖連跌三年,因消費者教育不足及偏好轉向鮮奶,但蒙牛認為適當教育可扭轉局面,推動酸奶成為增長引擎。2023年,UHT與冷藏酸奶分別貢獻6%與8%收入,液態奶(UHT 56%、鮮奶3%)則穩固主業。
【股息提升與財務改善】
過去十年,蒙牛股息派發比率維持17-30%,2023年升至40%,每股派息0.489元人民幣,反映經營正常化與現金流改善。2024年淨負債率預計降至17%(2022年峰值38%),股息率將升至3.8%,增加150基點。液態奶業務穩定支撐收入,冰淇淋與奶酪因需求增長前景可期,奶粉則受出生率下降影響增長緩慢。蒙牛多元產品與強勢品牌為中長期盈利提供保障,預計液態奶銷售未來數年實現中位數年增長。
【估值與投資機遇】
基於14倍預期市盈率,結合2.9%無風險利率、8%風險溢價、10%權益成本、24%最優槓桿率及2%終端增長率,折扣現金流模型預測蒙牛目標價達26港元。當前市場調整提供中長期投資者入市良機,穩健行業特性與股息增長潛力兼具吸引力。蒙牛在消費復蘇與結構性機遇中,有望重塑價值。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中國蒙牛乳業(002319.HK)作為國內領先液態奶生產商,產品涵蓋巴氏殺菌奶、酸奶、奶飲料、冰淇淋、奶粉及奶酪,年產能達1274萬噸,並與法國Danone集團聯手搶占國內飲用酸奶市場。港交所近日公布的2023年財報顯示,收入9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淨利潤48億元人民幣,卻下跌9.3%,未達預期。董事會提議將派息比率提升至40%,期末股息每股0.489元人民幣,總額19.24億元,同比增21%。然而,因利潤不及分析師預測,股價單日跌超10%,年內累計下跌逾18%。市場擔憂消費放緩、酸奶銷售下滑及低股息率,促使投資者賣壓加劇,大行卻認為此為過度反應。
【需求復蘇與市場潛力】
儘管國內消費需求放緩,蒙牛有機銷售增長從2016-2021年的13%年均複合增長率降至2022年的5%及2023上半年的3%,分析師仍看好其長期前景。國內液態奶市場人均年消費量僅21公斤,遠低於日本的32公斤及美國的52公斤,顯示開發潛力巨大,且市場整合削弱全球品牌競爭。2023年第四季需求放緩後,2024年以來逐步回暖,超出預期。酸奶市場雖連跌三年,因消費者教育不足及偏好轉向鮮奶,但蒙牛認為適當教育可扭轉局面,推動酸奶成為增長引擎。2023年,UHT與冷藏酸奶分別貢獻6%與8%收入,液態奶(UHT 56%、鮮奶3%)則穩固主業。
【股息提升與財務改善】
過去十年,蒙牛股息派發比率維持17-30%,2023年升至40%,每股派息0.489元人民幣,反映經營正常化與現金流改善。2024年淨負債率預計降至17%(2022年峰值38%),股息率將升至3.8%,增加150基點。液態奶業務穩定支撐收入,冰淇淋與奶酪因需求增長前景可期,奶粉則受出生率下降影響增長緩慢。蒙牛多元產品與強勢品牌為中長期盈利提供保障,預計液態奶銷售未來數年實現中位數年增長。
【估值與投資機遇】
基於14倍預期市盈率,結合2.9%無風險利率、8%風險溢價、10%權益成本、24%最優槓桿率及2%終端增長率,折扣現金流模型預測蒙牛目標價達26港元。當前市場調整提供中長期投資者入市良機,穩健行業特性與股息增長潛力兼具吸引力。蒙牛在消費復蘇與結構性機遇中,有望重塑價值。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