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與利率博弈:通脹挑戰下的政策抉擇

【通脹趨緩與英倫銀行的謹慎立場】
英國通脹率自三年前的基本物價危機以來逐步回落,今年四月降至2.3%,創下疫情後最低水平,接近英倫銀行2%的目標。全球供應鏈調整以及能源與食品價格漲勢放緩推動了這一趨勢。然而,英倫銀行對通脹是否能長期穩定存疑,尤其是服務業價格(如酒店與餐飲)仍高於經濟學家預期,潛藏二次效應風險。回顧2022年的急劇通脹,疫情封鎖後釋放的價格壓力曾令央行措手不及,為避免2021至2022年通脹失控重演,英倫銀行選擇維持高利率,尚未啟動降息,以確保通脹受控。
【二次效應與勞動市場壓力】
通脹的二次效應正逐步顯現,例如勞動市場緊張賦予工人更強議價能力,推動工資上漲以彌補過去損失,進而可能進一步抬高物價。目前英國失業率保持低位,職位數量超出疫情前水平,服務價格與工資增長成為英倫銀行重點監測指標。儘管整體通脹率或在未來數月跌至2%以下,但這些核心指標的高企顯示,通脹控制尚未達到央行認可的持久穩定狀態。若下半年二次效應加劇,通脹可能反彈,挑戰央行的政策決斷。
【英倫銀行的貨幣政策調整】
面對數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週期,英倫銀行採取謹慎策略。其基準利率維持在5.25%,為16年高點,自去年9月結束14次連續加息後,連續六次會議未變。2月起,央行政策語調轉向溫和,為今年夏季首次降息鋪路。5月貨幣政策委員會中,兩名成員已投票支持降息,行長安德魯·貝利更提及6月降息可能性。央行強調,即便降息一至兩個季度基點,政策仍具限制性,旨在壓制通脹。首席經濟學家休·皮爾指出,夏季降息可期,但需更多證據顯示工資與價格壓力減弱,以避免過早行動引發政策反复。
【2024年利率路徑與經濟復甦】
與1998、2001及2008年的降息不同,此次英倫銀行在經濟微弱復甦中尋求平衡。5月11日數據顯示,英國從輕微衰退中反彈,實現疫情後最強季度增長。央行採取「桌山」策略,維持高利率穩定壓制通脹,類似開普敦山頂平穩形態。目前似已達利率頂峰,正等待工資與價格降溫證據以啟動降息。政策制定者冀望穩健調整,讓企業與消費者得以規劃未來,避免過快降息後需再次收緊的尷尬局面。
【房貸敏感性與政治壓力】
英國房主對利率變化尤為敏感,多數房貸僅固定2至5年,遠短於他國常見的10年或30年固定貸款。相較過去變動利率主導時期,影響已有所緩解,但固定利率到期後,許多家庭需面對還款激增,加劇數十年房屋投資不足引發的負擔危機。前首相利茲·特魯斯任內經濟失策導致房貸成本飆升,現任首相里希·蘇納克領導的保守黨正面臨緩解購房者壓力的迫切需求,同時試圖修復經濟信譽,以縮減與工黨在民調中的差距。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英國通脹率自三年前的基本物價危機以來逐步回落,今年四月降至2.3%,創下疫情後最低水平,接近英倫銀行2%的目標。全球供應鏈調整以及能源與食品價格漲勢放緩推動了這一趨勢。然而,英倫銀行對通脹是否能長期穩定存疑,尤其是服務業價格(如酒店與餐飲)仍高於經濟學家預期,潛藏二次效應風險。回顧2022年的急劇通脹,疫情封鎖後釋放的價格壓力曾令央行措手不及,為避免2021至2022年通脹失控重演,英倫銀行選擇維持高利率,尚未啟動降息,以確保通脹受控。
【二次效應與勞動市場壓力】
通脹的二次效應正逐步顯現,例如勞動市場緊張賦予工人更強議價能力,推動工資上漲以彌補過去損失,進而可能進一步抬高物價。目前英國失業率保持低位,職位數量超出疫情前水平,服務價格與工資增長成為英倫銀行重點監測指標。儘管整體通脹率或在未來數月跌至2%以下,但這些核心指標的高企顯示,通脹控制尚未達到央行認可的持久穩定狀態。若下半年二次效應加劇,通脹可能反彈,挑戰央行的政策決斷。
【英倫銀行的貨幣政策調整】
面對數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週期,英倫銀行採取謹慎策略。其基準利率維持在5.25%,為16年高點,自去年9月結束14次連續加息後,連續六次會議未變。2月起,央行政策語調轉向溫和,為今年夏季首次降息鋪路。5月貨幣政策委員會中,兩名成員已投票支持降息,行長安德魯·貝利更提及6月降息可能性。央行強調,即便降息一至兩個季度基點,政策仍具限制性,旨在壓制通脹。首席經濟學家休·皮爾指出,夏季降息可期,但需更多證據顯示工資與價格壓力減弱,以避免過早行動引發政策反复。
【2024年利率路徑與經濟復甦】
與1998、2001及2008年的降息不同,此次英倫銀行在經濟微弱復甦中尋求平衡。5月11日數據顯示,英國從輕微衰退中反彈,實現疫情後最強季度增長。央行採取「桌山」策略,維持高利率穩定壓制通脹,類似開普敦山頂平穩形態。目前似已達利率頂峰,正等待工資與價格降溫證據以啟動降息。政策制定者冀望穩健調整,讓企業與消費者得以規劃未來,避免過快降息後需再次收緊的尷尬局面。
【房貸敏感性與政治壓力】
英國房主對利率變化尤為敏感,多數房貸僅固定2至5年,遠短於他國常見的10年或30年固定貸款。相較過去變動利率主導時期,影響已有所緩解,但固定利率到期後,許多家庭需面對還款激增,加劇數十年房屋投資不足引發的負擔危機。前首相利茲·特魯斯任內經濟失策導致房貸成本飆升,現任首相里希·蘇納克領導的保守黨正面臨緩解購房者壓力的迫切需求,同時試圖修復經濟信譽,以縮減與工黨在民調中的差距。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