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國家最新政策發展

國家最新政策發展
提振消費計劃的創新與全面性
國家最新推出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展現前所未有的系統性佈局,通過「增收減負、優化供給、改善環境」三維策略擴大內需,較過往政策更具結構性突破。該方案涵蓋30項精準措施,包括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機制(如最低工資動態調整、農產品價格保障)、消費能力強化措施(育兒補貼、醫療教育資源升級),以及服務消費升級計劃(冰雪經濟、入境消費便利化),全面破解制約消費體制性障礙。有別於傳統基建投資或單點補貼模式,本輪政策著重修復市場預期,通過穩定資本市場、房地產風險化解,以及AI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形成多層次刺激效應。值得關注的是,MSCI中國指數年內上漲近20%,同期標普500指數下跌超6%,凸顯中美政策路徑差異化結果。此計劃以「科技+消費」雙輪驅動模式,既激活內需市場,亦重塑全球投資者對國家經濟轉型的信心,戰略高度顯著超越既往方案。

科技與消費融合的突破性進展
新方案首創「科技創新與消費升級」深度耦合機制,特別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產業化突破。全國兩會期間,深度求索(DeepSeek)等企業技術突破引發資本市場熱潮,推動滬深300消費指數單周飆升5%,創2018年以來最佳表現。中央層面設立萬億元科技創業扶持基金,深圳、廣東等地同步推出AI及智能機器人專項基金,形成「國家-地方-企業」協同創新網絡。借鑑新能源車產業化經驗,此次政策將AI應用場景擴展至智能穿戴、自動駕駛及低空經濟等消費領域,培育新增長極。服務業開放力度空前,跨境電商、國際醫療等領域放寬外資准入,突破過往國有資本主導模式。國際市場方面,布蘭特原油價格回升至68美元/桶上方,反映國家需求復甦對全球大宗商品的拉動效應。反觀美國對華關稅政策,其科技股代表納斯達克指數年內跌幅逾8%,策略有效性備受質疑,進一步凸顯國家方案前瞻性。

政策對市場信心與全球影響提升
本輪方案創新性地將市場預期管理納入政策框架,通過金融市場穩定與消費場景創新,重塑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具體舉措包括住房公積金利率下調、大宗消費以舊換新補貼等組合拳,有效對沖外部經濟壓力。資本市場層面,MSCI中國指數遠期市盈率維持11倍低位,顯著低於標普500指數的20倍估值中樞,吸引外資連續三周淨流入,港股市場同期漲幅突破20%。政策更首提「入境消費樞紐」建設,擴大免稅店網絡與支付便利化措施,展現高水平開放姿態。地方政府響應機制同樣亮眼,重慶「AI+」產業集群、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區域競爭格局加速形成。對比之下,美國貿易保護政策非但未能遏制中國經濟韌性,反而導致本土科技企業供應鏈成本攀升,此消彼長間凸顯國家政策工具箱的戰略縱深。

投資方向與香港企業的參與機遇
該方案為市場主體明確三大投資主線:一,聚焦AI技術賦能的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綠色消費(有機農產品、低碳文旅);二,關注政策傾斜的服務業升級領域(跨境醫療、國際教育);三,把握房地產市場軟著陸過程中的價值重估機會。香港企業可憑藉國際化運營經驗,深度參與免稅經濟、跨境數據流動等新政紅利,特別在粵港澳大灣區AI產業協同(如深圳-香港創新基金)、離岸人民幣債券產品設計等方面具獨特優勢。金融機構可開發消費REITs、個人養老金融產品,對接「財產性收入增長」政策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能源需求回升已帶動國際油價築底反彈,建議同步關注大宗商品-股市聯動效應。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噬作用(標普500指數年內跌幅擴至6%),香港企業應善用「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點定位,動態調整資產配置策略,最大化把握經濟轉型期的結構性機遇。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