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6
關稅風暴下的美國經濟挑戰

關稅風暴下的美國經濟挑戰
【關稅風暴下的美國經濟挑戰】
特朗普總統近日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實施大規模關稅,幾名華爾街經濟學家警告,這會導致美國陷入經濟衰退,通脹水平或回升至疫情期間高點。根據資料預測,在新關稅影響下,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僅為0.6%,核心通脹率將達4.7%;有另一家銀行分析師更悲觀,預計經濟萎縮0.1%,通脹上升3.7%,失業率年底攀升。這些關稅比分析家預期更嚴厲,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稅率,對某些國家更高,如對國家累計稅率超50%,歐盟20%,越南46%。這導致股票期貨市場在上星期三收盤後大跌。有研究機構估計,美國平均有效關稅率可能從2.3%升至22%,更有分析家認為關稅可高達25%至30%。特朗普表示,此舉為美國工人重新平衡全球貿易體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關稅依各國對美貿易順差及出口額計算。若措施持續,可能抹去過去三年降低通脹的進展,聯儲會偏好通脹指標目前為2.8%,遠低於疫情高峰5.6%。有分析家預測核心通脹將升至4-5%,警告可能出現第二波通脹上升。這是他們的最壞情景,可能加劇經濟放緩風險。關稅宣布震撼全球金融市場,顛覆對美國經濟持續擴張的預期,多家銀行初步估計經濟增長受重創,通脹上升,但因措施或近日緩和,未正式修訂預測。若貿易戰升級,報復性關稅加劇,可能擾亂供應鏈並惡化經濟前景。一家研究機構上調年底核心通脹預測至3.0%,失業率至4.8%,認為關稅負擔主要落在勞動市場和企業利潤上。市場動盪中,投資者預期聯儲會因衰退風險增加而在今年降息三至四次。

【聯儲會政策在通脹與衰退間的兩難抉擇】
這些關稅措施顯著增加聯儲會抑制通脹與避免衰退的難度,可能使其保持觀望態度。有經濟學家表示,若經濟增長放緩且失業率上升,聯儲會希望降息寬鬆政策,但通脹上升又促使加息,陷入兩難。關稅超出預期,將提高衰退概率,預計年底通脹達3-4%,短期內難降息緩衝經濟。最近,有一些經濟學家下調2025年降息次數預測,有預計甚至今年不降息,但市場因衰退恐懼預期更多降息。聯儲會最近維持借貸成本不變,強調勞動市場健康與經濟穩固,但特朗普快速變化的貿易政策已令消費者與企業信心下滑。密歇根大學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未來五至十年通脹預期升至三十多年高點,個人財務展望跌至歷史低點。企業領袖採取觀望態度,暫停投資計劃,經濟學家也下調全年增長預測。一位首席全球經濟學家指出,若關稅緊張局勢升級,全球經濟活動可能放緩,非零和遊戲,而是對全球秩序的淨損失。另一位分析家警告,物價上漲幅度可能讓貨幣政策措手不及,類似之前加息過慢的情況。聯儲會官員或緩慢反應,僅在經濟損害顯現後因通脹風險採取強硬措施。總體而言,關稅衝擊使聯儲會在執行雙重使命時面臨更大壓力,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加劇。

【動盪市場中的ETF投資策略建議】
基於當前經濟預測與關稅影響,短期與中期投資者可考慮選擇具備防禦性與穩定性的ETF基金,以應對市場波動與通脹壓力。短期內(數月至一年),建議關注短期政府債券ETF,如美國短期國庫券基金,因其低利率風險與高流動性,能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時提供安全避風港,同時受益於潛在降息帶來的價格上漲。此類基金通常持有到期日少於三年的債券,價格波動較小,適合風險規避型投資者。中期(一至三年),可考慮通脹保值債券ETF(如TIPS基金),因關稅可能推高物價,此類基金能隨通脹調整收益,保護購買力。此外,聚焦國內市場的低波動股票ETF也具吸引力,特別是投資於消費必需品或公用事業等防禦性行業的基金,因其需求穩定,不易受貿易戰影響。鑑於全球供應鏈風險,應避免過度暴露於依賴進出口的產業ETF,如新興市場或工業類基金。投資者應密切監控聯儲會政策動向與關稅談判進展,選擇費用低、持倉分散的ETF,以平衡收益與風險,在動盪環境中實現穩健回報。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