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內地加力穩經濟 提振消費料成明年主調
展望2025年,內地經濟將迎來新的增長機遇,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內地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明年內地將計劃加大公共借貸和支出,重點轉向消費,以修復經濟薄弱環節和應對美國加徵關稅對出口威脅。這標誌着在面對外部挑戰時,國家將更加重視內需增長。自疫情以來,消費增長一直落後於工業生產,令政府明白必須加強內需以促進經濟復甦,積極提升消費和刺激整體內需因其重要性,十年來至少第二次被列為內地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
加強社會服務利提高消費意願
會議又提到,實施醫療衞生強基工程,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擴大普惠養老服務。筆者認為,隨着內地人口老化加劇,這些措施將有助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促進內循環消費。
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主張採用此類措施,因為家庭在面對緊急醫療情況時往往會使用儲蓄來應付相關開支。
這項政策的實施將減少以儲蓄作為醫療支出,間接提高家庭消費意願,進一步刺激經濟成長。在具體實施方面,估計政府不會直接向市民發放現金,而是直接加大公共開支。
擴大財政赤字目標促進消費
此外,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過去幾年內地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在這樣情況下,政府計劃在明年提高財政赤字目標,預計將赤字比率提高到4%至4.5%之間,這是對過去長期以來將赤字比率定在3%做法的重大突破。另外,會議還提到將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這些國債一部分將用於補貼消費者購買,進一步促進消費。
增長目標維持5%助提升內需
隨着主要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等地推出新的消費券計劃,市場情緒也正在逐步改善。這些措施旨在鼓勵當地消費,並為即將到來假期增添新活力。地區性消費券的發放將直接刺激消費,進一步促進經濟成長。儘管面臨外部挑戰,內地經濟仍顯示出趨於穩定的跡象,並預計在明年實現約5%增長目標。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政府將為明年設定類似增長目標,這將有助於提升內需,促進經濟復甦,為未來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隨着國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政策,香港也可以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力資源,積極發展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產品、以及「都市農業」和生物技術,以促進經濟增長並提升市民生活質素。特區政府可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設立保護區和生態公園,吸引遊客和研究者,從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同時,雖然香港的土地資源有限,但可以利用屋頂、陽台和社區空地進行垂直農業和水耕種植,這種方式能在小面積內生產大量新鮮農產品,減少對進口食品依賴,並提升公眾對可持續農業認識。
「都市農業」助港經濟多元化
此外,香港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生物技術領域具有一定基礎,特區政府應加大對生物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支持本地企業開發新型農業技術和生物產品,如基因改良作物和生物農藥,這不僅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能促進環保和永續發展。透過這些措施,香港可以成為亞洲生物技術和都市農業中心,吸引境內外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並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Read More
加強社會服務利提高消費意願
會議又提到,實施醫療衞生強基工程,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擴大普惠養老服務。筆者認為,隨着內地人口老化加劇,這些措施將有助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促進內循環消費。
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主張採用此類措施,因為家庭在面對緊急醫療情況時往往會使用儲蓄來應付相關開支。
這項政策的實施將減少以儲蓄作為醫療支出,間接提高家庭消費意願,進一步刺激經濟成長。在具體實施方面,估計政府不會直接向市民發放現金,而是直接加大公共開支。
擴大財政赤字目標促進消費
此外,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過去幾年內地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在這樣情況下,政府計劃在明年提高財政赤字目標,預計將赤字比率提高到4%至4.5%之間,這是對過去長期以來將赤字比率定在3%做法的重大突破。另外,會議還提到將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這些國債一部分將用於補貼消費者購買,進一步促進消費。
增長目標維持5%助提升內需
隨着主要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等地推出新的消費券計劃,市場情緒也正在逐步改善。這些措施旨在鼓勵當地消費,並為即將到來假期增添新活力。地區性消費券的發放將直接刺激消費,進一步促進經濟成長。儘管面臨外部挑戰,內地經濟仍顯示出趨於穩定的跡象,並預計在明年實現約5%增長目標。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政府將為明年設定類似增長目標,這將有助於提升內需,促進經濟復甦,為未來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隨着國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政策,香港也可以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力資源,積極發展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產品、以及「都市農業」和生物技術,以促進經濟增長並提升市民生活質素。特區政府可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設立保護區和生態公園,吸引遊客和研究者,從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同時,雖然香港的土地資源有限,但可以利用屋頂、陽台和社區空地進行垂直農業和水耕種植,這種方式能在小面積內生產大量新鮮農產品,減少對進口食品依賴,並提升公眾對可持續農業認識。
「都市農業」助港經濟多元化
此外,香港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生物技術領域具有一定基礎,特區政府應加大對生物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支持本地企業開發新型農業技術和生物產品,如基因改良作物和生物農藥,這不僅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能促進環保和永續發展。透過這些措施,香港可以成為亞洲生物技術和都市農業中心,吸引境內外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並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