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從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興衰 看傲慢如何令巨頭崩潰

從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興衰 看傲慢如何令巨頭崩潰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背景與興衰】
上星期美股大瀉,成13年以來出現第二次持續兩天共跌10%的景象。市場恐慌指數跳躍至超過40。美國增加關稅此舉令人回想起香港一名星在電影內形容自己一個人已將其他數十人從從包圍,如何做到,不得而知。但亦令我想起美國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於1994年由一群金融天才創立,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和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他們憑藉高深數學模型與對市場深刻理解,開發出精密交易策略,專注於美國國債市場買賣交易業務。LTCM利用低風險套利策略,在債券市場中捕捉微小價差,迅速累積巨額利潤,成為華爾街頂尖對沖基金。其成功一度讓它傲視群雄,彷彿金融食物鏈頂端掠食者。但這種自負與近乎壟斷的地位,激發起其他投資銀行的危機感與野心。這些競爭對手開始尋求戰略聯盟,試圖削弱LTCM霸權。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成為導火索,LTCM的高槓桿操作使其無法承受市場波動,在佔有超過60%美國債持貨時,其他銀行和基金拒絕與其合作,導致LTCM找不到買家,最終被美聯儲協調下接管其資產,LTCM徹底崩潰,成為金融史上一大教訓。這場由天才引領卻因傲慢而殞地的悲劇,凸顯過度自信與風險管理的致命缺陷。

【特朗普第二任期關稅政策與LTCM的相似性】
特朗普上星期剛出爐的關稅政策,與LTCM的興衰有諸多具體相似之處。特朗普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將關稅作為武器,試圖壓制他國經濟,例如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對歐盟鋼鋁產品施壓,甚至威脅墨西哥以迫使其配合邊境政策。這與LTCM利用高槓桿壟斷債券市場的霸道作風如出一轍。兩者皆展現傲慢與對風險的無視:LTCM無視市場波動性,特朗普則無視關稅引發的供應鏈斷裂與企業成本上升,甚至乎自身美國通脹之風險。如今,美國國內物價因關稅攀升,通脹壓力加劇,類似LTCM因槓桿過高而難以應對突發危機。此外,特朗普政策導致盟友疏遠,如歐盟與日本轉而簽署自貿協定,這與LTCM被銀行和基金聯手圍剿的結局相呼應。特朗普常批評他國操縱貿易,卻忽略自己才是關稅戰的始作俑者,這種自相矛盾與LTCM高層盲目自信如出一轍。這個週末以至由年初開始,抗議活動頻發、製造業裁員增加,皆顯示美國經濟正因這場自我中心導向的貿易戰而陷入困境,與LTCM最終崩潰的路徑驚人相似。

【中國與他國策略聯盟與未來可能性】
面對美國的保護主義,中國與其他國家正探索策略性聯盟,以減輕關稅衝擊並尋求替代方案。自2020年特朗普首任結束後,各國已預見美國可能進一步孤立,於是展開四年準備。中國尤其積極,例如通過加強「一帶一路」與亞歐國家的貿易紐帶,推動人民幣結算以降低美元依賴,並加速半導體與新能源產業的自主研發。此外,中國與東盟深化RCEP合作,並與歐盟維持投資協定談判,為可能的貿易轉向奠定基礎。其他國家如印度和巴西,也開始多元化出口市場,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這些舉措顯示,各國或許有意在未來形成更緊密的經濟合作網絡,甚至可能探討類似零關稅區的構想,以分散美國政策帶來的風險。雖然短期內各國經濟仍會受損,但四年準備已讓它們具備一定韌性。中國預計美國的孤立傾向將於未來幾年加劇,因此持續擴大內需並強化區域聯盟。若這種趨勢延續,全球貿易格局可能逐步轉變,美國則因自大與短視而失去部分影響力。這場由傲慢引發的危機,或許正如LTCM般,提醒世人風險管理與合作的重要性。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