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
美債息上升 正衝擊當地銀行體系

美債息上升 正衝擊當地銀行體系
【【美國國債殖利率上升影響】】
自去年底以來,美國國債殖利率持續上升,商業房地產困境風險再次對當地地區銀行資產負債表造成壓力。隨著借貸成本上升,股市已經開始做出反應。自去年11月底以來,小型銀行股價下跌約8.2%,這一變化與10年期國債殖利率上升密切相關。疫情前購買商廈(辦公室房地產)借款投資者面臨違約風險也隨之增加,因為信貸成本上升令此類資產價格大幅下滑。耶魯大學研究所指出,雖然在基本經濟情境下可能會更具獲利性,長期殖利率上升在短期內一定會使銀行體系變得更加脆弱。

【【銀行面臨挑戰與風險】】
根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提出,去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激增可能逆轉銀行可供出售和持有至到期證券未實現損失下降。即使最近一周因通脹數據好於預期而出現反彈,基準收益率仍上升約0.3個百分點,達到約4.58%,這進一步加重貸款投資者壓力。有其他研究學院更指出,如果借貸基準保持高位,地區銀行將面臨更高商業房地產損失風險,因為借款人將難以再融資。市場分析員估計,約3億美元中的14%美國商業房地產貸款處於虧損狀態,辦公室房地產比例更高,達到44%。

【【市場穩定與未來展望】】
經濟學家表示,辦公市場尚未穩定,這令他們對未來風險保持警惕。銀行需要為不良辦公貸款預留準備金的比率從2024年底提高。不過,隨著聯邦基金利率降低,存款成本下降有助於穩定市場。第四季穩定存款流入表明,存款迅速轉移到其他銀行的可能性較低,這減少貸款人需要出售虧損債券的風險。雖然目前投資者對未實現損失的擔憂有所減少,但隨著借貸基準上升,即使美聯儲降低利率,市場仍面臨越來越脆弱的局面。有分析師警告說,目前市場正進入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銀行脆弱性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國內地方銀行問題情況】】
在國內,雖然利率持續走低,銀行業卻面對另一類型不良貸款問題的嚴重挑戰。隨著經濟增長放緩,過去依賴高杠杆的商業模式開始顯露出其脆弱性,進一步加重地方銀行負擔。這種情況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低利率未能有效刺激信貸需求,不良貸款比例繼續上升。與美國面臨的利率上升和商業房地產風險不同,國內銀行業正處於一個需要重新評估風險管理和業務模式的關鍵時期。這種獨特金融環境要求國內地方銀行採取更具針對性措施,以應對不良資產的積累和經濟放緩帶來的挑戰。

【【解決中國地方銀行問題啟示】】
在過去五到六年中,國內地方銀行普遍需要應付資本充足率不足,以及流動性風險加劇等問題。這些問題根源主要在於地方政府過度借貸和不良資產積累,導致銀行在經濟放緩背景下難以維持穩定資金流動。為解決這些問題,地方銀行可以採取更多具體實踐措施,如建立更深入廣泛信貸評估體系和機制,運用風險管理來量化和控制貸款風險(如信用風險價值 Credit VaR, 風險調整後資本回報率 RAROC),確保貸款質量,這可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分析技術來實現,從而提高信貸決策準確性。多元化業務模式也是一個重要方向,除傳統貸款業務外,還可以發展小額貸款和綠色金融,支持地方創業和可持續發展項目,這不僅能夠提升資產質量,還能增強銀行對社會責任感。根據經濟學中的「社會資本理論」,銀行與社區良好關係能夠促進經濟成長,從而減少不良貸款風險。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項目,這不僅能夠獲得穩定回報,還能提升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定期進行壓力測試,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資本結構,確保在經濟波動中保持足夠流動性,這也是一項關鍵措施。透過這些具體措施,國內地方銀行不僅能夠改善自身財務狀況,還能為地方經濟穩定與成長提供有力支持,最終實現銀行與經濟良性循環。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