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另一角度談國家長遠經濟策略

另一角度談國家長遠經濟策略
國家現在面臨的許多挑戰是因為習主席決心改變前任主席們以債務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這種改變有利於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如今房地產危機加深,中央政府採取有限度措施去緩解其對社會的衝擊,這促使多家大型投行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低於國家設定的5%目標。很多經濟學家研究分析,認為國家經濟已入深潭,但事實又是否那般表面呢?

經濟增長的方法取捨在美方,拜登選擇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Keynesian economics)理論:增加國債去推動經濟營運,刺激家庭和基礎設施支出以推動經濟增長。而習主席放棄以往那些傳統經濟理論,旨在擺脫國內通過投機性住宅和低回報專案來推動經濟增長的依賴,用一個更準確的局部性投放資源策略刺激增長。

改變靠舉債推動經濟模式

習主席早前已意識到國家經濟增長是要有方向,有調理,有素質的,盲目刺激或錯誤投入資源只會在數字上作出反應,對長遠策略起不了幫助,甚至會成為日後錯誤的源頭,如2003年美國過分借貸(次貸問題)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管理層決心要改變國家以往經濟增長模式,尤其是要減少對債務的依賴,目的是為解決過去國家開放以來造成並積累的經濟問題,並在目前追求自動化,人工智慧化及低人力參與的年代,經濟政策布局需要適度調整。所以,面對房產危機和經濟增長放緩的挑戰,長遠而言,中央明白部分行業需要整改,亦因如此,他們只採取緩慢措施來應對這些問題,希望在最低程度干預下,由企業和社會推動下使這些行業自我復元。

需鼓勵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內憂外患──不時警惕亦可激勵更多元發展,目前國家需要通過加強內需,鼓勵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還需採取一系列刺激措施,將經濟重點轉移,以促進消費和投資,並加強對某些行業的支持,如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當然,國家面對的挑戰不容忽視。外國投資者的撤離和中美經濟關係緊張,都給國家經濟帶來不穩定性。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繼續採取適當政策來維持經濟增長。

國策之方向,不在於一時三刻,而是國與國之間的良性競爭,中央正努力應對當前的經濟挑戰,並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確保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國家長期繁榮。那些謬誤分析忽略了更高層次的國家方向,過往學術經濟研究已不適用於中國長期發展,正確道路是需要配合國與國之間的策略,不能以短期數據去判斷對錯。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Read More